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是一个开放式的手术操作过程,隐藏着的脉络膜上腔出血和玻璃体脱出风险令人担忧,温州医学院眼科系的ChenW等人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手术技术,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保护前房的同时还减少玻璃体并发症的风险。
操作过程如下:切除前角膜深板层后(A),向前房内注射粘弹剂(B),随后在角膜基质床一周的3点、6点、9点和12点处分别做一个小穿刺(C),粘弹剂在基质床形成粘弹剂涂层后(D),放置移植物并缝合4处穿刺点(E),再沿角膜基质床一周切除基质床、并缝合,如先从3点到6点范围内切除基质床,并等分3点缝合,依次类推完成一周的切除缝合(F),在最后缝合前将剩余基质床切除抽出(G)即完成手术(H)。研究纳入的15例患者视力均恢复到满意程度,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与传统性PK相当,均未发生并发症。
故降低风险和有限的内皮细胞丢失验证的稳定PK的意义和实用性。这种创新性的新技术增加了存在玻璃体脱出或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高风险角膜移植术患者的安全性。
若您对本篇文献感兴趣,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全文:
1、手机下载,直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2、电脑下载,地址为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