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讲坛邀医院陈美丽医师详细讲解——OCT检查在眼科中的应用。
大家晚上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感谢集团给予的平台,讲解的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
OCT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技术很成熟,检查的项目和清晰准确定位均提高。
首先我们要了解正常视网膜的十层结构,才能更好准确的帮助我们后面的分析结果。
首先先看看我们阅读图像结果的顺序;总体轮廓→视网膜各层结构(由里到外依次是:玻璃体→视网膜界面→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外界膜→IS/OS→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层→相关数据测量→双眼对侧性→综合分析→给出诊断。
简单的读片就先看外内视网膜,再看外视网膜,最后仔细分析各层的结构。
阅片的定性分析;形态学
1、视网膜黄斑整体轮廓的变化;
2、视网膜前结构的变化;
3、视网膜内各层结构的变化;
4、视网膜下结构的变化;
反射性1、反射信号增强或减弱2、屏蔽效应3、穿透效应。定量分析:厚度、容积、面积。
正常眼底结构的OCT图像。形态:黄斑整体轮廓;视网膜前、内、下的病变结构。
定量:厚度、容积、面积。
反射:高反射、低反射、屏蔽作用。
视网膜前后界两个高发射层面。既然了解了正常的图像,对于异常的视网膜虽然有的我们并不能确切诊断出具体疾病,但是可以发现哪一层受损,影响具体的网膜功能,异常视网膜OCT影像读片浅谈。视网膜总体轮廓的改变。
视网膜总体厚度的改变
1、视网膜厚度增加:视网膜隆起、突出如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2、视网膜厚度减少:视网膜凹陷,变薄,如视网膜动脉阻塞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激光后等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萎缩或瘢痕形成。
3、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4、黄斑中心凹消失;
5、视网膜表面不平整、皱褶;
6、视网膜全层隆起;
7、视网膜全层凹陷:如脉络膜缺损;
8、正常结构消失:如视网膜裂孔;
9、异常结构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是因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部分玻璃体皮质未与内界膜完全分离,与黄斑粘连对其持续牵引起的一系列病变。OCT显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V形线状光带,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牵拉,中心凹隆起,黄斑水肿。
对于玻璃体牵拉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如果长时间的牵拉容易造成黄斑裂孔或网脱,但也有个别病人随着玻璃体完全后脱离之后,网膜不被牵拉,会慢慢恢复正常结构。
OCT显示萎缩区致密的强反射深达脉络膜,萎缩区的视网膜变薄,RPE层变薄或消失,脉络膜大中血管层强反射。
玻璃膜疣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改变,可以持续存在,或直接发展为色素上皮萎缩,也可以发生RPE脱离,再发展为色素上皮萎缩。
OCT:RPE带增宽隆起变形,隆起部RPE下有点状强反射,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相同,提示玻璃膜疣沉积在REP上导致RPE弯曲变形。
色素上皮层连续性破坏,局部有增厚隆起内部不太均匀的高反射病灶,旁边有视网膜积液。
海德堡OCT有一个优势可以追踪随访病人,注药后和注药前的同一部位对比。
黄斑中心凹失去正常形态,看似板层裂孔,但实际上视网膜组织连续无缺损,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基本是正常,OCT可以帮助鉴别真假裂孔。
此图为黄斑中心凹的全层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全层裂开。黄斑裂孔一般可以分为四期。1期,孔前期,中心凹消失变平,即将发生裂孔;2期,早期孔形成,呈新月形裂孔,孔径常小于um,约75%进入三期或四期。;3期,完全的黄斑裂孔合并中心凹部的玻璃体后脱离,裂孔继续扩大,一般为um。4期,玻璃体不仅和黄斑区分离,而且和视盘分离。
CSC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局灶性渗漏造成黄斑部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有时发生色素上皮脱离。OCT显示黄斑中央凹增厚,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隆起,其下方为液体积聚的无反射的光学暗区,来自正常的光感受器的反射增强,表现为光滑,连续的液体-视网膜界面,渗漏处有RPE光带中断的裂隙。治疗后,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黄斑水肿的改善一目了然。
视网膜RPE层向上隆起,其下为中等反射反射光带并迅速衰减,脉络膜光带被遮挡。
黄斑囊样水肿,黄斑中心凹形态改变,轮廓消失,从黄斑中央凹到黄斑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不同程度增厚,神经上皮层层状结构改变,层间积液显示不规则的低反射区,常见视网膜弥漫性光反射减弱,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海绵样肿胀。
上图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最初主要表现为黄斑中央凹局部视网膜增厚或神经上皮隆起,一旦病情进展同样发生弥漫性黄斑水肿。
不同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早期可能有差异,但最终均可以发生以上形态改变。
引起黄斑水肿的疾病很多种,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种疾病引起的水肿。
高度近视眼引起的眼底改变很严重,网脱。裂孔。黄斑水肿,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色素变性引起黄斑区结构尚,黄斑区外外层视网膜反射消失,色素上皮层反射减弱。
视网膜脱离神经纤维层与RPE层分离,脱离范围较大,有些还会引起出血。
黄斑区RPE层反射欠连续,IS/OS层受损,神经纤维层可见高反射信号光点,视力不是很好。前面讲的主要是眼底的检查,海德堡的OCT对于前节的检查也相当的实用。能帮助诊断眼表疾病,具体到角膜的每一层,对于角膜异物、角膜外伤、角膜移植等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这是对于外伤病人可以看到全层穿伤,玻璃体进入前房。
对于房角,及巩膜的检查也有帮助,尤其对于ICL植入后自身晶体与ICL的距离测量为无创伤性的。
这是帮助诊断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对于早期青光眼的病人视神经的损伤的有很好的帮助,对双眼RNFL相差较大者,即使视乳头或视野仍属正常,也应高度怀疑青光眼。对可疑青光眼患者,定期做OCT检查,比较定量指标,做出早期诊断。对已确诊的病人定期检查,指导药物或手术治疗,对已确诊的病人定期检查,指导药物或手术治疗。并且对于神经纤维层可以具体分析到每一层。上面对于前节OCT及视神经的应用简单的介绍,若有机会下次详细了解,个人觉得挺方便使用,对于后弹力层脱离的病人的初查随访均可以直观看到。
小结:OCT具有高分辨率、非接触、无创伤的优点
可以做到对组织的“活体切片”;
对眼底病的观察可以精确到细胞层面,可以从细胞的具体层面解释视力预后效果;
是非常好的疾病诊断、随访工具,具体某点精确追踪;
功能越来越强大。
谢谢,不足之处请给于指正。
集团临床培训管理中心整理
-06-2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