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烟花爆竹“禁改限”的第十二个年头,全市烟花爆竹零售摊点再次减少,三环路以内更是首次取消了零售点。蓝天下阖家团圆的阵阵欢笑比声声爆竹来得更加珍贵!但对于医生来说,烟花爆竹伤救治仍是重头戏,无论怎样呼吁,历史总是遗憾的一次次重演。《健康加油站》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小雄主任医师做客。
爆竹炸伤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是“重灾日”
伴随着烟花爆竹燃放量的减少,相关事故也呈下降趋势。据统计,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北京共因燃放烟花爆竹伤人81人,同比下降21.4%,没有发生死亡、摘除眼球等严重事故。而在火情方面,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警62起,与去年同期持平。
除夕夜12点,医院共接诊15例因爆竹炸伤患者,其中6例来自北京,9例来自河北、天津。与去年同期的总数20余例相比有所减少。有一名患者出现眼球破裂的情况,其他两位手术患者为角膜裂伤。
外地大量外伤患者多数在初一上午才辗转到同仁就诊。外地患者普遍伤情较重,眼破裂伤、眼内容物脱出、伴随中度及以上烧伤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市患者。
青少年、酒后中青年是常见伤者
家长往往会监护好儿童,但青少年有一定行动能力,胆大又鲁莽,自我保护意识差,自行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伤害的事例屡见不鲜。而且青少年好奇心强,为求刺激把爆竹放在玻璃瓶、易拉罐中,或埋在沙石堆里燃放,这样相当危险,一旦眼睛被炸伤,除了眼球破裂之外,还可能有异物,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燃放爆竹往往在晚饭聚餐后,酒过三巡。但酒后燃放爆竹和酒后驾驶一样危险。燃放烟花爆竹本身就存在一定危险性,人喝酒之后,判断力下降,反应速度会迟缓,再燃放爆竹就更易发生危险。
很多心存侥幸的人直到受伤以后才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希望亲朋好友在喝了酒的人身边当好“保镖”,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
一年才放一回爆竹,小心不摸门儿
为了避免爆竹伤,第一要买正规的产品,第二要看说明书,了解该种烟花爆竹的燃放和观看“正确姿势”。第三如果遇到”蔫儿炮“,不要把脸凑到上面贴近观察,这样造成的颜面伤,非常惨烈。
炸伤后记得“四不要”
炸伤后患者可先自行预处理,用一块洁净纱布或手帕盖上创面,轻轻捂住伤眼(伤口),并尽医院就诊。
与此同时,炸伤后,一定要记住四个“不要”:1、不要自己用清水清洗眼睛。
2、不要处理或压迫包扎已被炸裂的眼球。因为在压力下,已破损眼球的眼内容物可以脱出,医术再高超的医生,对已大部分眼内容物脱失的眼球,也无能力挽救,只能遗憾地行眼球摘除术;3、不要舍近求远,要就近就诊。医院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妥善处理,缓解伤情。根据医生建议,再医院就诊。4、不要喝水、吃东西。严重受伤后可能需要接受全麻手术,术前必须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
假期晨昏颠倒、激动兴奋、大吃大喝,小心急症
脑血管疾病当家人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这可能是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出现“一过性”头痛、视物不清、说话不利索、肢体麻木等,则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这些脑血管意外时,最好让病人制动,家属不要盲目搬动病人,要让其平卧,头向一侧倾,以保持呼吸通畅,防止误吸呕吐物,并及时拨打。心血管疾病春节期间,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易激动、兴奋,而诱发心律不齐、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症状。此时,家人应首先拨打,尽量使病人保持平静,一般需平卧休息或半躺,同时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果出现胸闷、气短、气憋等,或出现牙齿、左侧上臂、腹部等部位的放射性疼痛,可以让病人嚼服阿司匹林。心绞痛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如果是急性心衰,病人躺不下去,应对病人采取舒适的坐位,安抚患者。消化道疾病在进餐或饮酒后,突然发生剧烈的上腹痛,这时就家人不要当是一半的肚子痛,或是胃肠疾病,以为吃一些胃肠方面的止痛药就可以缓解,而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有生命危险。市民如果吃饭、饮酒后有强烈的饱胀感,最好不要立即起身做剧烈运动。若饭后不久感觉胸腹疼痛、有呕吐症状,医院检查,必要时做胸腹透视,看看是否是膈疝发作,以便尽早处置,避免因病情耽搁导致胃肠坏死而使病情复杂化。
转载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北京城市广播所有声明:欢迎分享!如需转载或合作致电:-收听收看
广播节目:北京城市广播频率FM/AM《健康加油站》直播时间每天16:30—17:30
网络播出:北京广播网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