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谢绝转载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屈光不正是年到年间风靡一时的近视眼矫正手术,近年来,这些曾经接受过放射状角膜切开的病人开始陆续步入老年,白内障手术在所难免。然而手动角膜曲率计测出的中央角膜曲率偏大,依此计算植入的人工晶体可能会导致术后远视,现有研究也十分重视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后的白内障人工晶体选择,一些研究推荐了几种电脑记录角膜影像计算得出的中央瞳孔区角膜曲率更接近真实情况。
为比较放射状角膜切开矫正屈光的病人应用TomeyPlacido地形图(TMS系统),手动角膜曲率计以及IOLMaster测量K值,通过Hagis公式计算得到的人工晶体度数是否合适。Harry教授设计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研究纳入了20名病人的26只放射状角膜切开屈光矫正眼,术后随访3个月。通过TMS,手动角膜曲率计和IOLMaster三种方法计算K值,最终屈光状态希望每眼为-0.50Ds。由于IOLMaster计算的K值代入得出晶体度数常导致远视,所以将Hagis公式目标设为-1.00Ds,这样可实际达到-0.50Ds的理想度数。
本研究定义最终屈光-0.12~-1.00Ds为理想状态,0.25~—1.50Ds为可接受状态,〈—1.50Ds或〉0.25Ds为不可接受状态。结果显示TMS计算的K值过矫率最低,平均屈光状态为-0.68±0.60Ds。三种方法选择的人工晶体植入后,大部分患者术后球镜度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73%在目标屈光度数±0.50Ds区间内,88%在±1.00Ds区间内。不过,IOLMaster计算的平均K值更易导致最终的远视状态,如果使用最小K值代入可能导致更高的近视。相比之下,另两种方法能够避免过度的远视过矫情况。
非常欣喜的是,本研究发现应用IOLMaster计算的K值,只需要将Hagis公式目标屈光度定为-1.00Ds计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同样可以达到术后-0.50Ds的最终球镜度数,未来临床可以使用IOLMaster测量法代替角膜图像记录方法方便快捷的计算人工晶体度数。
原文:Ophthalmology.Ma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