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梳理笔记眼球的

时间:2021-6-29 12:30:46 来源:角膜裂伤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

第四节眼球内容  

大纲要求:

以下内容均要求

(1)前房(包括前房角)和后房

(2)房水动力学与眼压

(3)晶状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

(4)玻璃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

1、前房(包括前房角)和后房

眼房是位于角膜后方和晶状体前方的不规则腔隙。眼房被虹膜分隔为两部分角膜后方与虹膜、晶状体之间的空腔称为前房,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前端、晶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前面的环形间隙。后房容积约为0.06ml。两者借瞳孔相通。在眼球前房的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

房角。此角与巩膜静脉窦相邻,其间隔以网状小梁组织。中央深约2.5~3.0mm,容积约0.2ml。

2、房水动力学与眼压

房水房水充满后房与前房,全量为0.15~0.30ml。其主要成分为水,尚有少量的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谷胱甘肽、尿素和碳酸氢盐(后房水中较前房水中多)。

房水成和引流途径:房水主要通过小梁网途径排出眼球外,其次是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约占10%~20%)和虹膜表面的吸收(约占5%),还有很少量经玻璃体和视网膜排出。房水由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产生,共有4种机制参与这一过程,扩散、分泌、超滤过和碳酸酐酶活性。房水从后房经瞳孔流人前房,大多数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的集合管和房水静脉,汇人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体循环。这一路径的房水外流,是压力依赖性的,随着眼压的升高,流出量增大。葡萄膜巩膜途径是非压力依赖性的,房水经葡萄膜小梁、睫状肌间隙流人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经巩膜、涡静脉旁间隙流出,不需消耗能量。

房水功能: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定的眼压。

3、晶状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

形态:形如双凸透镜,屈光力强,直径9~10mm,厚约4~6mm,无血管,屈光力约20D。晶状体前囊下有一层立方上皮细胞,近赤道部变为柱形,移向赤道并延长为晶状体纤维,不断增生,将旧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成晶状体核。晶状体上皮细胞生发区位于赤道部和中央部与赤道部之间的中间部前囊下。

年龄性改变: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颜色逐渐变黄,降低了蓝色光和紫色光到达视网膜的

量,囊膜弹性下降,是导致老视的原因之一。

代谢:营养来自房水、玻璃体。主要通过糖酵解提供能量,因而必须有恒定的葡萄

糖供应。

生理:晶状体具有屈光成像功能。眼的调节功能也主要靠晶状体完成。晶状体的屈光

指数为1.44.

4、玻璃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

解剖:包括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和Cloquet管。视神经周围和玻璃体基底部(锯齿缘前2mm、后4mm)与视网膜结合紧密。

成分:大分子物质有胶原、透明质酸和可溶性蛋白;小分子物质有水、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玻璃体为透明胶质体,正常时成凝胶状。病变时为溶胶状,临床称“液化”。

容积:约4.5ml。

代谢:无血管,无神经,无再生能力,新陈代谢慢。

功能:屈光间质和支撑视网膜,构成血玻璃体屏障(或“视网膜玻璃体屏障”)。

课后小练

1.房水充满前房和后房,含量为()。

A.0.10~0.12mL

B.0.06~0.10mL

C.0.20~0.40mL

D.0.12~0.15mL

E.0.15~0.30mL

房水由睫状突上皮产生,充满后房与前房。水占98.75%;尚含少量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尿素及无机盐等。总量为0.15~0.30mL。

E

2.有关晶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双凸透镜

B.位于玻璃体后面

C.前后两面交界称晶状体赤道部

D.晶状体直径9mm

E.晶状体厚4mm

晶状体是双凸透镜状的富于弹性的透明体,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借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晶状体后表面的凸度大于前表面,前后两面交界处叫赤道。成人晶状体直径9~10mm,厚4~5mm。

B

3.玻璃体与视网膜连接不紧密的区域是()。

A.视盘边缘

B.黄斑中心凹周围

C.玻璃体基底部

D.玻璃体前表面.

E.玻璃体赤道部

玻璃体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其他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及玻璃体基底部(即锯齿缘前2mm和后4mm区域)粘连紧密。

D

4.与房水排出无关的是()。

A.Schlemm管

B.小梁网

C.前房.

D.睫状体带

E.睫状突

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故与水排出无关。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巩膜静脉窦(Schlemm管)-经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最后进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归入全身血循环。

E

第五节眼球的血液循环

大纲要求:

以下内容均要求

(1)动脉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

(2)静脉系统(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静脉)

1、动脉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血管,属终末动脉,在眶内从眼动脉出发,于眼球后约9~11mm处穿入视神经中央,从视盘穿出,再分为鼻上、鼻下、颞上和颞下四支,分布于视网膜内。较粗大的血管位于内界膜下,神经纤维层内。毛细血管网分为浅(内)深(外)两层。浅层稍粗而较稀,分布于神经纤维层内。深层较细而致密,位于内颗粒层。黄斑区中央为一无毛细血管区。

睫状动脉

(1)睫状后短动脉:以鼻侧及颞侧两个主于,再各分为2~5小支,在视神经周围穿过巩膜,在脉络膜内逐级分支,至毛细血管小叶,呈划区供应状态。睫状后短动脉主要供应视网膜外层(外五层)。

(2)睫状后长动脉:眼动脉分出两支,在距视神经内外侧稍远处斜穿巩膜,经脉络膜上直达睫状体后部,大多数分支前行到睫状体前部,虹膜根部的后面,与睫状前动脉共同组成虹膜大环,由此发出分支至睫状肌、睫状突和虹膜。

(3)睫状前动脉:是由四条直肌的肌支(肌动脉)而来。在肌腱止处又有以下分支:①较小巩膜上支,前行至角膜缘,组成角膜缘血管网,并发出小支至前部球结膜,为结膜前动脉;②小的巩膜内支,穿过巩膜,终止于Schlemm管周围;③大的穿通支,距角膜缘3~5mm,垂直穿过巩膜和脉络膜上腔,达睫状体,参与虹膜大环的组成。

(2)静脉系统(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静脉)

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

涡静脉收集脉络膜及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每眼有4~7(或更多)条涡静脉,每条静脉-般位于眼球赤道部,在两条直肌之间距离角膜缘14~25mm斜穿出巩膜,经眼上、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涡静脉壶腹距锯齿缘8~9mm,用间接检眼镜可见到,这些涡静脉壶腹连接起来大致呈一环状,相当于赤道部,可作为前、后部眼底的分界线。

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上半部静脉血汇人眼上静脉,下半部血汇入眼下静脉,这些静脉无瓣膜,大部分经眶上裂注人海绵窦,部分经眶下裂注人面静脉及翼腭静脉从而流至颈外静脉。

课后小练

1.关于眼的血液供应,正确的是()。

A.眼动脉经眶下裂入眶内

B.眼球血供来自颈外动脉的眼动脉

C.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和睫状动脉系统

D.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属于终末动脉

E.眼动脉在眶隔的前方分支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与视神经-起经视神经管入眶;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出的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属终末动脉,没有侧支吻合。

C

2.虹膜睫状体血供主要来自哪支动脉?()

A.睫状后短动脉

B.前睫状血管系统

C.前睫状血管系统和睫状后长动脉

D.睫状后长动脉

E.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长动脉在巩膜.上与脉络膜之间到达睫状体部,与睫状前动脉吻合,形成虹膜大环,营养虹膜与睫状体,并有返支向后,与后短动脉吻合,营养脉络膜的前部。

C

第六节视觉生理

大纲要求:

视觉生理及其形成机制

视网膜上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是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

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

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视感受单位较大。除了神经节细胞之外,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均类似光感受细胞,根据光的相对强度变化给出级量反应,这种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与邻近细胞的慢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视觉信息横向联系的

用正是以慢电位变化的总和效应为基础的。

往期回顾: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纤维膜、葡萄膜)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视网膜)

考前学习计划

本周学习计划:

周二: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纤维膜、葡萄膜)

周四:眼球的解剖和生理(视网膜)

周日: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眼球内容、眼球的血液循环、视觉生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qqm.com/zlyy/1281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