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眼下丝瓜、茄子、西红柿、西瓜等蔬果,正陆续进入采收期。”连日来,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乡的盛丰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大棚里,蔬果陆续进入采收期,迎来丰收季。
群众在农业产业园区就近务工
为推动实现富群众、富集体的“双富工程”,锦屏县结合村情实际,探索适合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努力推进村企共建,在“造血”力量上下功夫,充分抓住“人财物”三要素,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引聚“新高地”
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人,村干部偏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学习能力有限,思维眼界局限,这些一直是制约县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为打破这一难题,锦屏县通过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发展本土特色产业,先后出台了《村办合作社实施意见》《就业创业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吸引外出青壮年返乡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帮助实现自主脱贫。
锦屏县三江镇铁皮石斛基地工人正对苗木进行管理
同时,为盘活村级固定资产,全县先后组建了农林水专家团队助力技术指导,促成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公司合作,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辐射带动群众掌握产业发展技能,激发群众致富动力。目前,全县先后引进各类实用技术人才80余人;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期余人次;实施“金种子”计划,联系培养种养殖实用技术人才余人;组建村级背景合作社个、村级集体公司个,完成组建“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组建个,覆盖全县户人,带动脱贫人数人实现就近就业。
“精准滴灌”确保金融活水“润到底”
为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锦屏县依托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部门划拨的专项资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全县15个乡镇个行政村村情,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特色产业等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找准适合发展的项目,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资金配套使用,对条件较差不具备发展前景的村,将资金整合到临近村,实行多个村互帮合作,拧成一股绳、十指攥拳合力发展,使得资金用好用活,群众腰包鼓起来,村干部腰板挺起来。
锦屏县隆里乡盛丰农业产业园鸟瞰
特别是年来,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实施“五大产业”“一县一业”鹅产业等项目个,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扶贫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方式兑现分红资金 .58万元,带动户人脱贫。
“变废为宝”构建增收致富“长效链”
让村集体经济兴起来,资产盘活是关键。锦屏县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想方设法把县域范围内闲置荒地、废旧的校舍等村集体固定资产变废为宝,积极探索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有规模的模式,修建起了专业化的养殖场,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就地取材的加工厂,形成“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增收致富串联模式,并成立管理监督机构,财务管理机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资金收益分红机制等,在村干部待遇得以提高的同时,农村资源资产得以充分利用,党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得以提升,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增强。
锦屏县彦洞乡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工人正在劳作
目前,全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推动农业实现“六个转变”,深入推进16个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坝区内种植作物面积4.21万亩。聚焦“短平快”产业发展,完成西兰花种植1万亩,食用菌1亩,大水面养殖6.5万亩。全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完成铁皮石斛种植亩,中药材种植1.36万亩,中蜂养殖箱,鹅养殖70万羽,生态鸡养殖51.5万羽,成功创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个,利用森林面积76.5万亩,完成产值3.68亿元。
通讯员 龙见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坚
编辑 孙蕙
编审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