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预防针,本文较长,需要较强学习能力,我已经尽力了,如果觉得读不下去,划到最后直接看总结也可以的……
文章的开头,我先下一个定义:这篇文章所讨论的婴幼儿,是指3岁以内、并且还不会自己辨认E字视力表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留到后面解答。
现在大家对孩子眼健康非常关心,并且很多儿童保健医疗机构会给婴幼儿做视力筛查仪,筛查有无弱视风险。(关于视力筛查仪的疑问戳→为什么建议给低龄宝宝做视力筛查?)
一般视力筛查结果会包含度数、眼球偏斜的度数、瞳孔大小等数据
孩子筛查有问题时,自然会建议转诊眼科了。然而很多时候,家长辛苦带宝宝看眼科,得到的结论却是:暂时不用处理,等大一些再来吧!很多家长为此困惑,今天特意就这个问题解答一下。
筛查预防弱视,先说说弱视是什么?
医生整天说什么弱视、远视、近视的,把人都绕晕了!到底弱视是什么?
弱视是眼睛看东西的功能没发育好。弱视的孩子,即使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视力仍然不达标,并且,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一直不达标,影响日常生活及就业。
而较高度数的远视、近视、散光或屈光参差(即两个眼睛度数差距大),是常见的导致弱视的原因。也就是,孩子先有自身的度数问题,本来通过戴眼镜就能看清楚,避免弱视;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处理,长期视力差、看不清楚,就慢慢变成弱视了。
弱视可以是单眼的,也可以是双眼的,取决于引起孩子弱视的病因是单眼还是双眼存在。其中,单眼弱视会更难发现、也更难治疗一些。
单眼弱视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戴眼镜+遮盖好眼,促进差眼的视觉发育
视力筛查仪,查的不是“视力”,查的是眼睛的度数,就是为了排查孩子有没有上述的度数问题的。当然,只是筛查——准确的度数,需要做散瞳验光才能知道。
婴幼儿多少度数需要配镜,预防弱视?
坦白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谜……目前没有人知道答案。
上图是美国眼科学会的指南。可以看出,即使权威机构,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总结经验,所以自我评价为“低质量的证据”,仅供参考,建议医生自己决定使不使用这个表格。
当然可以参考这个表格,毕竟还是写进了指南的。但要注意,这些度数标准,只是人为划分的界限。比如,表格上对于1-2岁孩子,散光达到度就应戴镜矫正。然而,眼睛的度数是每25度一跳的连续数值,当界限划在度这里时,需要考虑度和度的差距非常小。不能认为散光度的孩子就会弱视,而散光度或度的就不会弱视。
之前视力骗局的文章提过,同样的近视度数,不同孩子测出的视力差距很大。其实,散光、远视等屈光问题也是一样道理:即使同样度数,孩子视力也千差万别,其原因,可能是每个孩子对屈光问题的敏感程度不一样,甚至,左右眼的敏感程度有时候也不一样。其中,视力差的孩子,或视力差的那个眼睛,弱视风险就自然更高。
同样度数在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的左右眼,视力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孩子能查视力,就比较容易判断弱视风险。难点就在于,这部分小娃娃还不会查视力。医生只能通过测度数及一些简易的评估手段,推测孩子弱视风险高不高,这其实是个无奈的办法。
视力差,是需要早配镜的重要指征!
如果孩子筛查没有发现斜视或其他器质性问题,但有明显度数异常,同时有单眼或双眼的视力差,那就意味着孩子的异常度数对视觉发育的影响较大,确实需要早点配镜矫正了。
所以,回到文章一开始的定义:如果孩子已经2-3岁或更大,能学会并配合查视力表的,或者能配合更详细的眼科检查了,那么已经可以根据孩子视力等情况决定是否配镜,就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了。
那么,孩子还不能查视力表,就没有任何办法评估视力么?倒也不是。
对于比较小的婴幼儿,医生可以使用一些玩具、三棱镜、光源、遮盖板、条栅视力卡如Teller视力卡等,观察孩子视觉反应,从孩子的反应去估计孩子的视力。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还能使用图案视力表测视力。只不过,这些办法都只能估计个大概,也很容易受孩子配合程度和医生经验的限制。
图案视力表,测的视力往往比标准E视力表要差,也就是说,其实图案视力表辨认难度是更高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医生比较有把握、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比较差,就会建议尽早做散瞳验光确定度数,并且好好戴眼镜了。
另外,婴幼儿配镜还有一些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外伤、或怀疑调节性内斜视等(详细了解可戳→孩子有内斜视,为什么医生说要戴眼镜?能摘镜吗?)。这些特殊情况下,确实是越早戴镜越好,无论有多少困难,即使孩子哭闹抗拒,即使采取强制约束的方法,医生和家长也要铁下心来,让宝宝好好戴镜。
戴镜预防治疗弱视,什么时机比较好?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如果仅仅是度数问题引起的弱视,在3-6岁期间,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医生往往会建议3岁左右再来处理。大约3岁,是因为多数孩子到这时候才能理解家长的话、并且配合验光检查、配合戴眼镜,这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并不是一张冷冰冰的表格能解决的。
另外,眼睛度数在婴幼儿时期是很不稳定的,有可能不进行干预,度数自己就降下来了。3岁是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也就是说,到3岁还存在较明显的度数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大概率会一直存在,没必要再等待它自己好起来了。
实际上,即使医生建议1-2岁就戴眼镜,也有不少孩子很难配合,不得已需要延迟戴镜的。家长可能就会担心,延迟到3岁之后处理,晚不晚呢?是否更早戴眼镜,会更好呢?
不一定,可惜目前没有相关证据。
要做临床研究去验证的话,得把大量同样度数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从1岁-2岁就开始戴眼镜,另一组从3-4岁再开始戴眼镜,比较日后戴镜视力、戴镜视力提升的速度、最终孩子弱视治疗不好的比例,看看有没有差异。这样的研究需要大量严谨的临床观察数据,现在还没有权威结论。
所以,医生考虑配镜时,标准通常比上面的表格宽松的,可能会建议先观察,延迟配镜的时间。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宝宝,由于没有调节能力,确实只能尽早戴眼镜,才能提高未来的视力,眼镜是厚厚的高度远视镜片,当然是有点难受的,家长也会很辛苦。而对于那些仅仅是屈光异常的孩子,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样的方案对孩子既有好处,同时也可行?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下,如果一律按照上面的表格做决定,是否意味着大量有屈光问题的婴幼儿,都需要经历像白内障宝宝那样早早戴镜的挣扎?
当然了,延迟配镜并不是一直不配镜、一直不处理。所以,还是要给大家强调3岁后定期眼科检查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在3-6岁及时发现孩子的度数问题,孩子很大了才发现弱视,治疗效果就真的差很多了。
总结一下
1、婴幼儿屈光问题,并没有“达到哪个度数就一定要马上戴眼镜”的标准,按指南处理是无法判断视力时的无奈选择;
2、没有几个孩子生下来眼球是完美的,眼球发育就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即使很早发现度数异常,也有自己好转的可能;
3、仅度数异常引起的弱视,3岁左右再戴镜矫正,是来得及的,但是不建议再往后拖太久,尤其不建议拖到接近6岁,否则日后要经历更漫长的治疗过程,治不好也是有可能的。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是时候,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补补课了!
关于近视等视光问题:
视力表最小一行都看得清楚,你以为近视就消失了吗?
医生关心戴镜视力,大家却执着于裸眼视力
户外活动防控近视,就是遛遛娃这么简单?
控制近视的阿托品成代购热门:是福还是祸?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更新和答疑(new)
角膜塑形镜(OK镜)控制近视,你问我答!
除了OK镜阿托品,其他控制近视的办法
有人拒绝散瞳,有人要求散瞳,大家顾虑什么
孩子戴眼镜之后,到底还能不能摘掉?
近视不可怕,戴眼镜也不可怕,可怕的是……
近视度数不高,测了眼轴,医生却说是“高度近视”
远视储备是什么?对预防近视有什么作用?怎么测?
婴幼儿远视储备“余额不足”,马上就要近视了吗?
为什么建议给低龄宝宝做视力筛查?
其他眼睛问题:
受眼科医生欢迎的参天滴眼液,不是你海淘的那些!
熊孩子眼睑裂伤就医指导
孩子被打伤眼睛,要做的是这些
学校体检真的能看出沙眼?哪来这么多沙眼?
眼睛不舒服能远程问诊吗?
双十一隐形眼镜挑选大全:眼科医生教你看懂关键指标
问诊咨询入口
罗荃给我一针鸡血,克服懒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