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艳菊郑日忠尹则琳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年6月第34卷第6期-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间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有价值资料。方法分别从年和年两次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鉴定资料库中按时间顺序随机各抽取人,通过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确定其最佳矫正视力,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性进行视野、眼部B超、眼底照相或视觉电生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统计分析主要致残病因。结果年度视视力残疾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4.7±12.4)岁(5-78岁),年度平均年龄为(50.9+13.3)岁(6-80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3,P=0.)。年度视力残疾患者中低视力人数为人(81.5%),盲人数为37人(18.5%),低视力与盲比例为4.4:1。年度低视力人数为人(62.5%),盲人数为75人(37.5%),低视力与盲目比为1.7:1;年度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1,P=0.)。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年度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35.0%(70/).先天遗传性眼病24.0%(48/)和角膜病变19.0%(38/);年度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3.5%(67/)、高度近视眼底病变22.0%(44/)和先天遗传性眼病12.0%(24/)。结论近10年间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病因和严重程度均发生变化。既往视力残疾患者中,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遗传性眼病和角膜病是主要视残病因,而近年来调查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致残病因,致盲患者比例也在明显增加。
视力残疾(visualdisability)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矫正的双眼视力低下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blindness)和低视力(lowvision)。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视力残疾人数在逐渐增加。主要致盲病因不断发生变化,分析探讨其致盲原因,有助于开展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我们从天津市年和年两次视力残疾患者资料库中按时间顺序随机抽取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院是医院,是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指定的视力残疾鉴定单位。鉴定工作人员由眼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视光师组成。为了分析近十年间我市视力残疾患者的病因及其严重程度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随机系统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年和年天津市视力残疾鉴定患者资料库中男女等比例随机抽取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年和年各例。
2.方法:(1)采集个人信息:详细记录患者个人资料,询问眼病史及全身病史。(2)眼部检查: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裸眼视力,通过电脑验光和主观检影验光确定其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性进行视野、眼部B超、眼底照相或视觉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最后由鉴定组合议审核患者资料,明确主要致残原因和残疾等级。(3)视力残疾分级标准:根据我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定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眼为准,以视野损害为主的疾病以视野范围为参照单位。单眼盲或低视力,而另1眼视力达到0.3者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残疾等级参照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一级:无光感-0.02,或中心视野半径50;二级:0.02-0.05,或中心视野半径;三级:0.05。0.1;四级:0.1-0.3;其中一级和二级残疾为盲,三级和四级残疾为低视力。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进行统计比较。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X2)进行统计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人口基本资料:从年视力残疾患者数据库中男女等比例随机抽取患者例,年龄5-78岁,平均为(44.7+12.4)岁。从年资料库中随机抽取例,年龄6-80岁,平均为(50.9±13.3)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3,P=0.),显示年度资料中老年人比例较大。进一步分析两组资料中各年龄构成比(表1),发现19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均较少,20—59岁年龄组人数较多,分别为85.50-/0(/)和68.50-/0(/);其中40-59岁年龄组最多见,分别为57.50-/0(/)和53.0%(/).
2.视力残疾程度变化:年度残疾患者中低视力人数为人(81.50-/0),盲人数为37人(18.50-/0),低视力与盲目比例为4.4:1。年度残疾患者中低视力人数为人(62.50-/0),盲人数为75人(37.50-/0),低视力与盲目比为1.7:1。结果显示年度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1,P=0.,表2,图1)。
3.视力残疾病因变化:近十年间视力残疾患者的病因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年度资料显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35.0%(70/)、先天遗传性眼病24.Oqo(48/)和角膜病变19.00-/0(38/)是视力残疾主要病因。年度调查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3.5%(67/)、高度近视眼底病变22.0%(44/)和先天遗传性眼病12.0%(24/)是视力残疾主要原因,近年来角膜疾病不再是主要病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占比例明显增多,青光眼致盲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表3)。
讨论
视力残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低下或视野缩小,并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社会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盲人4~万人,低视力患者是盲人的3倍,约1.35亿人。我国是世界上视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视力残疾患病率为0.-/0,由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患者可达l万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盲残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近20年来,全球主要盲残患者病因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变化,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白内障是首要致残病因,特别是在亚洲国家所占比例较高。Resnikoff等汇总近20年来世界各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发现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老年黄斑变性)是主要致盲病因。Klein等调查发现老年黄斑变性是美国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视网膜血管疾病和白内障。
四川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年间(~6)视力残疾病因发生明显变化,白内障是主要原因,其次为视网膜葡萄膜疾病和角膜病,沙眼致盲率已明显下降。北京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37.8%)、视网膜色素膜病变(24.00-/0)和青光眼(12.3%)。湖北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城市主要致残眼病是白内障(53.-/0)、视网膜色素膜病(10.-/0)、屈光不正(7.87%)和青光眼(6.23%)等。农村主要致残眼病是白内障(48.61%)、角膜病(14.17%)、青光眼(6.91%)和视网膜色素膜病变(6.lgo-/o)。韩丁等总结天津市视力残疾鉴定情况,发现盲占41.-/0,低视力为58.33%;主要致盲原因为白内障(32.82%)、视网膜葡萄膜病变(15.40%)和角膜病(13.78%);低视力主要病因为屈光不正与弱视(18.-/0)和视网膜葡萄膜病变(17.37%)。
本次抽样调查显示10年间视力残疾病因也在发生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先天遗传性眼病是主要视力残疾原因,青光眼致盲率有所增长,角膜病明显下降。由于我市白内障手术普及率较高,故白内障导致的视力残疾比例较少;另外我们在鉴定过程中将未经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且不伴有严重眼底疾病)暂不作视力残疾鉴定(预计术后矫正视力可能超过0.3),这也是白内障致残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不同年龄人群中视力残疾分布及病因也不相同,20岁以下者和60岁以上者较少见。罗霁菡等发现重庆市渝中区视力残疾人群中40-60岁明显增高,与本文结果一致。年轻者以先天白内障、眼球振颤为主,老年者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为主。由于本文是男女等比例抽样调查,故无法比较不同性别间视力残疾发生率及其残疾程度的差异。
本组资料显示视力残疾程度分布中,四级残疾较多见,主要见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青光眼和视网膜色素变性。但近年来一级残疾比例明显增多,主要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结果与重庆市渝中区视力残疾调查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残疾人致盲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旱期诊治,以延缓病变发展和尽量降低残疾程度。
本次抽样调查显示10年间视力残疾病因也在发生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先天遗传性眼病是主要视力残疾原因,青光眼致盲率有所增长,角膜病明显下降。由于我市白内障手术普及率较高,故白内障导致的视力残疾比例较少;另外我们在鉴定过程中将未经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且不伴有严重眼底疾病)暂不作视力残疾鉴定(预计术后矫正视力可能超过0.3),这也是白内障致残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不同年龄人群中视力残疾分布及病因也不相同,20岁以下者和60岁以上者较少见。罗霁菡等发现重庆市渝中区视力残疾人群中40-60岁明显增高,与本文结果一致。年轻者以先天白内障、眼球振颤为主,老年者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为主。由于本文是男女等比例抽样调查,故无法比较不同性别间视力残疾发生率及其残疾程度的差异。
本组资料显示视力残疾程度分布中,四级残疾较多见,主要见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青光眼和视网膜色素变性。但近年来一级残疾比例明显增多,主要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结果与重庆市渝中区视力残疾调查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残疾人致盲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旱期诊治,以延缓病变发展和尽量降低残疾程度。
综上表明,随着基层眼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角膜病、眼外伤、遗传性眼病等致残眼病逐渐下降。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等疾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发病率及致盲率逐年升高,高度近视致残率升高常与生活环境及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有关,白内障致残率在逐年下降。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