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是谁发明的角膜移植术咋做一文让你了

时间:2020-3-15 17:01:52 来源:角膜裂伤

推荐阅读:

1.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3.近视眼防治没有“神医”,没有“神器”!

4.视觉健康顾问文章大全()

5.近视相关重要信息文件发布()

6.关于近视防控,专家共识()

++.眼科-视光,最新书单(余本),能帮你开启闪闪发光的年!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飘洒到你的窗前,当你睁开双眼感受这明亮的美好,或许你记住的只有光明,然而,世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黑暗的世界里痛苦徘徊,于是,有那样一些人,他们以光明为己任,愿为这世间驱散黑暗,留下光明,他们就是——眼视光专家。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向医生致敬,健康时报带你了解眼视光专家背后的故事。

眼视光专家:中国眼视光学开拓者、原温医大教授缪天荣

中国眼视光学开拓者

“对数视力表”第一发明人

缪天荣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眼科医师,是我国第一个眼科光学研究室的创办者,是领先国际的“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的发明人。在眼科临床领域,人们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视力检查,上世纪50年代,我国采用的是小数制的“国际标准视力表”,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国际标准视力表”存在不少缺陷,缪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五十年代,整个国家都正处于困难时期。为制定更适合于应用的视力表标准,缪教授只能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外语素养,去从事视力表的研究。他每天翻阅和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书籍,查阅辞典,经过不断地推导、论证、提炼和总结,花了整整3年时间,他才制定出《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草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半个多世纪的追求历程倾注了缪教授毕生的心血。年,他发表第一篇关于对数视力表的文章,引起了眼科界、生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的《标准对数视力表》在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年《标准对数视力表》在全国颁布实施;年又由温州医学院负责再次进行修订,此时的缪教授已过耄耋之年,但他都不曾放弃在此项工作上的投入。缪天荣教授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了眼视光学,为当代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现在人们体检时,看的视力表就是我父亲年研制的。而4.0或5.0这样的视力数值,用的就是他发明的五分记录法。”缪天荣长子缪晓胜介绍。

眼视光专家:医院眼三病房副主任刘驰

出门诊一上午看了70只眼

医生也是眼病高发人群

在医院眼科,刘驰是一名普通医生,对于她来说,无论是出门诊,进手术室还是查房,基本上时刻处于“战斗”状态,而每次“战斗”过后,眼睛总是酸涩、干燥,不住地流眼泪,因为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精细用眼工作。刘驰每周二、四出诊,而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刘驰都要为其进行眼底镜和裂隙灯检查。眼病问题各种各样,不过,无论哪个患者,眼科医生都要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平时正前方,盯住光亮”刘驰为一位老年白内障患者检查眼底时说,刘驰为其检查眼底就检查了十分钟,“因为很多老年人眼底不太好看,所以花费时间按较长。”检查眼底过后,刘驰又为其进行了裂隙灯检查,两只眼睛用了5分钟左右。整整一个上午,从早上八点出门诊,到中午12点休息,门诊来了35名患者,每位患者的两只眼睛都要进行详细检查,刘驰整整检查了70只眼。而4个小时的门诊过后,刘驰明显感觉眼睛疲劳过度。对于眼科大夫来说,由于长时间精细用眼,他们也是眼病的高发人群,可是忙碌的工作却让他们很少顾忌。

眼视光专家:温州医医院角膜病临床中心主任陈蔚

持续7小时完成9台手术

他是穷人的光明使者

为解决山区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白内障致盲问题,温州医医院角膜病临床中心主任陈蔚将满腔热血倾注于医疗事业,他不畏寒暑艰险,走进千家万户,只为筛选贫困眼病患者,帮助患者找回那一片失落的光明。多年来,陈蔚在云南昭通、贵州毕节、陕西延安、重庆巫山等多个地区开展公益角膜移植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并为当地培养了几十位能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医生,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穷人的光明使者”。角膜病临床中心主任陈蔚为患者做检查。温州医医院供图。年12月6日,陈蔚怀着对藏族人民的热爱,对角膜病患者的同情,带着中美两国共同捐献的9个角膜,奔赴海拔多米的高原地区播撒光明。清晨的地面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他到达后努力克服高寒的气候,来不及歇息,在街上的小面馆吃了碗面条后,立医院康巴眼科中心为等候已久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下午3点左右,陈蔚开始了高难度的角膜移植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持续了近7个小时,总共完成了9台角膜移植手术。在场的美国角膜移植专家蒂芬·沃勒由衷赞叹,他的手术技巧已毫不逊色于美国顶级专家。术后,当一个个患者揭开眼睛上的纱布时,感谢声充满了整个病房,家属们激动得为这位远方的光明使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不仅如此,陈蔚是我国最早将一个角膜通过微型角膜刀制成两个角膜片分别用于深板层移植和内皮移植的医师,实现了一个角膜片真正复明两个患者的目的。陈蔚说,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给更多的人送去光明。

眼视光专家:浙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

创“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留住光明的6微米

医生的标准有很多,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好医生得能够帮患者解除病痛。没有高超的医术,好医生无从谈起。人的角膜约0.5毫米厚,角膜生病后会失去透明,甚至导致失明。只有进行角膜移植,才能复明。年,德国医生施行人类第一例角膜移植,为患者开启了希望。但是,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的拦路虎。为解决排斥反应的问题,世界科学家前赴后继,努力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攻克这个难关。浙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的博士课题就是研究排斥反应机理,他发现排斥反应最主要的是针对内皮层,仅有6微米厚,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光明与黑暗的距离!通过一次次的实验,试了三四十种方法,用了上千只小鼠,年5月,姚玉峰终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法的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无排斥反应。接着是第二例、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国际眼科界将它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写入美国眼科教科书,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载入世界角膜移植发展史。浙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为患者检查。作为一名眼科专家,姚玉峰为30万患者重新寻回了光明,而经他手术复明的病人就有近3万人。十几年前,江西一位幼时被炸伤双眼的患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姚玉峰,一个眼睛已经萎缩掉完全丧失希望,另一只眼在做了多次手术医院宣告没有希望了,但姚玉峰没有放弃。姚玉峰为患者设计制订了两期手术方案,对已经被“烧焦”却还有一线希望的那只眼,第一期手术是用口腔内黏膜改善她眼睛的“土壤”,并于今年上半年,再为她做了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的手术眼视力达到0.3,虽然这只有正常视力的1/3,但却意味着从六岁就被炸伤的她,用术后的视力已经可以看见自己从未亲眼见过的丈夫和孩子。

“作为医生,就是要对每个生命充满敬畏!我的这个初心,永远不会改变。”姚玉峰曾说。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qqm.com/jbzs/1075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