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中医是怎样视目诊病的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认识世界是通过眼睛来视察的。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我们几近每天都要玩很多的电脑,眼睛干涩、红肿疼痛的现象也常常产生,还经常有黑眼圈的困扰。近视、远视、散光等等眼部问题也愈来愈多。那末,中医没有我们现代的机械设备,那他们是怎样判断和医治眼睛疾病的呢?
中医是怎样视目诊病的
中医认为,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五脏六腑是否是健康的。眼睛的特定部位代表着我们身体特定的器官。这个理论对中医看眼睛诊断人体内的疾病有着重要的贡献。几千年来,中医依照眼睛不同位置的形态和色彩来治愈了很多的疾病。
眼部色彩改变
眼之5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发目的色泽变化。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色彩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色彩变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色彩,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色彩改变。
1、红色
眼睛出现出红色是由于眼睛发炎充血的原因。眼睛发炎红肿有时候是一只眼睛,有时候两只一起。不唯一红肿,还会流眼泪、有眼屎等等。这个症状在刚起床的时候特别明显。
2、白色
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散布在白眼球部份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3、黄色
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沾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镇静误诊为黄疸。脂肪镇静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4、小出血点
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血斑,即有出血偏向,可斟酌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5、斑点
很多幼儿在白眼球上会出现灰色、蓝色或灰蓝色的斑点,有单个的,也有多个分散的。很多案例都诊断出,这类症状体现了孩子得了蛔虫病。这医院去诊断一下了。
2、黑眼球的色彩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份,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色彩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1、黑眼球周围充血
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随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一般是得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而至。
2、黑眼球呈灰暗色
黑眼球表而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这类全黑眼球的昏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而至;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3、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
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这类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发现异常,应及时医治。
4、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
白色环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而至。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3、瞳孔的色彩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1、白色。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缘由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缘由。
2、红色。瞳孔内出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
3、青色。青色为1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太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生障碍,导致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
4、虹膜色彩变化
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理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1、褐色斑
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类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
2、散在性斑点
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
3、凹陷区域
在虹膜下方或瞳孔周围的虹膜有许多凹点,可能得了溃疡病。
4、虹膜斑点
虹膜区域出现斑点,多见于胃溃疡、急性胆囊炎、冠心病等。
5、眼睑昏暗
正常人眼睑呈淡黄色,与而部皮肤相近,有光泽。如果眼睑色变昏暗,在眼球周围构成一圈灰暗色,即眼眶发暗,多半是由于劳伤过度而至肾虚,如重度神经衰弱、性生活过频、过度疲劳、癌症晚期、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也有些是属于功能性紊乱造成的;有些则是消耗性疾病而至。所以,出现类似眼睑昏暗时,应及时改良生活条件,注意休息和调理饮食,如经过自行调理仍不能改良,应进一步检查,以避免误诊。
眼部形态改变
眼睛是人体内脏的窗口,肌体内的某些疾病可以引发眼部的形态变化。不同类疾病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仔细视察眼的形态改变也可以自测疾病。眼球形态变化正常人的眼球在眶窝内深浅适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虽略有不同,但在当地人群中眼球位置是适中的。有些疾病就会出现眼球的浅、深位置改变,最常见的是眼球突出和凹陷。
1、眼球突出
即眼球自眶窝内向前鼓起,眼球外露部份增大。单眼突出,说明单侧眼窝内有新生物生长向外挤压。如呈进行性突出,可能是由于脑肿瘤的压迫症状。如发现双侧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可以斟酌高度近视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帕金森氏病、白血病等疾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随着症状的减轻加重,出现眼球突出的加重和好转。如发现双眼球突出,又有多吃、心悸、多汀、甲状腺肿大症状,可能得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眼球凹陷
即眼球下沉,眼眶增深。最常见的缘由是脱水伤津,也有见于身体过度消瘦的人。其次是疾病晚期,消耗太重的病人,两眼球深陷无神,表情呆板,是为危候。
眼睑变化
眼睑位于眼眶前方,分为上下两部份。正常人上下眼睑活动自若,丌闭如常,上下睑缘对称。当闭合时睑缘紧密不留空隙。眼睑自然睁丌时,能使全部黑眼球外露。当全身和眼部产生疾病时,眼睑会出现形态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眼睑浮肿。主要见于水肿病,因眼睑部组织松弛.易引发浮肿,故水肿病首先见于眼睑部。轻微的浮肿,可见眼睑细小皱纹消失,随着水肿加重,眼睑水肿也加重。水肿病最常见的是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等病。
2、眼睑下垂。眼睑丌闭运动出现障碍,黑眼球不能完全显现出来。眼睑下垂既有先天性缘由,又有后天的因素,对症医治,会有所改良。若为先天性因素的医治,应首选手术疗法,即作眼睑的整形。
3、露睛。即眼睑闭合不全,黑眼球在眼睑闭合时仍有外露,多见于小儿,中医学认为是由脾虚、气血不足而至。小儿睡眠时露睛,多有慢性消化不良、饮食欠佳、营养不良,即所谓脾虚的病儿,最易发生慢惊风,应及时去儿科调治。
瞳孔的变化
正常的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直径约为2.5mm。当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扩大肌收缩,则瞳孔散大。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的变化是正常生理现象,当有疾病时瞳孔的大小、形状出现异常,可根据其变化特点自测疾病。
1、瞳孔缩小。瞳孔较前明显缩小,多见于中毒症,如农药中毒,川乌、草乌、毒蕈中毒,吗啡中毒,酒精中毒和安眠药中毒等。
2、瞳孔散大。多是危重病人,不祥之兆,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挫裂伤等,也可见中药中毒,如曼陀罗中毒等。
中医补眼食谱
食疗是一种利用食品来防病保健的有效方法,古代医家有“药疗不如食疗”之说,用食疗的方法有助防治干眼症、视疲劳等眼病的产生。今天为大家推荐几种养眼的食谱。
1、猪肝煲枸杞
猪肝克,枸杞30克先将猪肝切片,用芡粉适当拌匀,与枸杞同入锅,加水煲汤调味食用。这是一则医治夜盲症的古代食疗方,猪肝含丰富的维生素A,枸杞含胡萝卜素,因此对视力疲劳和眼睛的养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菊花明目粥
菊花20克,粳米60克将干菊花磨粉备用,待粳米粥煮至浓稠时,加入菊花粉及适当冰糖调味便可食用。逐日早晚各一次。此方有散风热,清肝火,调气血,明目养颜之功效,适用于肝火较盛的目赤肿痛或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上班族。
3、核桃枣杞鸡蛋羹
核桃仁克、红枣克、枸杞子克,鲜猪肝克,加少量水,炖半小时备用。逐日取2~3汤勺,打入2个鸡蛋,加糖适当蒸为羹。本方益肾补肝、养血明目。可预防近视、视力消退和一些老年眼病。
中药进补方法多样,可灵活变动,如以眼部疲劳为主的患者,可在上述食谱中加入适当当归;而眼部干涩则可加入麦冬、桑葚子等;如玻璃体切割手术、视脱落手术后中药食补,对眼睛的明目疗效在于:每天卧床使用视优趴枕以后,可多食黑豆、山药等,也要适当的补充叶黄素,其对视膜中的“黄斑”有重要保护作用,可以食用柑桔类水果包括柑桔、芒果等。
结语: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是觉得很奇异呢,我们古代中医都是这样看眼睛发现我们身体内部的疾病的哦。你也可以对照看一下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健康呢。养眼护眼是我们毕生的事业,长时间用眼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哦,多吃一些养眼的食品和花草茶,这样可以预防很多眼病的产生。
推荐长按
白癜风是什么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