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首选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术中风险小、术后恢复快、排斥几率低、散光小等优点。目前该手术在国内也已经开展,但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另外手术方式仍在不断改进,从DSAEK,到ultra-thin,到DMEK,再到hybrid技术,从手工剖切,到板层刀制作,再到飞秒激光制作,再到眼库预制,各种方法不断涌现。对手术适应症、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也需要认真讨论。总之,该手术是值得临床重视和讨论的技术。G-webinar特邀请到一线经验丰富的李绍伟教授(医院集团东北·华北大区首席医务官,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角膜病学组主任委员,爱尔眼库主任,国际眼库联合会沈阳眼库主任,医院医院业务院长)为大家详解角膜内皮移植手术。
李绍伟教授从角膜移植手术的术式发展变化讲起,分析了各种角膜移植手术术式的特点和不足。并通过病例说明了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在大疱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中是目前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穿透性角膜移植存在以下不足:
●免疫排斥反应
●屈光状态难以控制
●术后安全性
●手术风险
也正是这些不足促使着世界一流的角膜医生不断寻找着更好的方式降低术中的风险和提高术后的效果,改变之路由此开始。DLK(Deeplamellarkeratoplasty)手术难度大,术后屈光效果稍好但不显著;内皮撕除移植手术最接近于目前的手术方式,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随后,手术技巧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手剥-板层刀切-不剥除后弹力膜,李绍伟教授正是不剥除后弹力膜内皮移植的亚洲第一人。
DSAEK手术的效果得到了肯定,随之追求极致的医生也发现了它的问题:
●层间透明度似不是很好
●厚度控制欠佳
●切下的前部板层组织不能应用
飞秒激光能很好的控制切割的厚度,再辅以推注器配合,EK真正进入屈光手术阶段。由于供体内皮片周边厚、中央薄,术后有轻度远视,视力恢复还需时间,又有医生发明了DMEK,但其操作难度大、制作成功率低、内皮损失率偏高。目前国内外采取几种方式手术并不断探讨,hybridDMEK、超薄片-ultrathin和手剥、板层刀、飞秒制片等方法。
展望未来,DSAEK手术效果可靠;DMEK是基础;飞秒切割越来越精细;hybrid方式安全可靠。由于联合手术,李绍伟教授目前以手剥超薄片的方式进行手术。
本次课程结合大量手术病例和录像进行讲解,欢迎您登陆高视远望网站观看。
问题精粹:
供体内皮瓣如何处理?反正面怎样接触?气泡使用的是无菌空气还是惰性气体?
供体内皮瓣可以取下当时使用也可以用保存液保存运输。切除面不光滑比较容易鉴别,内皮面很光滑,内皮面朝向供方面。术后使用无菌空气维持2-4小时,以免长时间引起即发青光眼。
内皮移植对供体角膜内皮密度的要求是多少?
国外要求以上,穿透角膜移植要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