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

时间:2017-6-10 21:33:36 来源:角膜裂伤

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IOL)。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Pike,JohnHolt和HardoldRidley共同设计的,于年11月29日,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在二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人工晶体的分类

1、按照放置位置分类

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2、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类

(1)硬质人工晶体

一般质地偏硬、无弹性,直径一般为5.5—6毫米,那么要将其植入眼内,就需要一个6毫米的手术切口,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反应较重。

(2)可折叠人工晶体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与普及,为了把人工晶体自很小切口植入,于年人们设计制造了可以折叠或卷曲的晶体,近十年来才得以应用并不断改进。

3、按照功能分类

(1)多焦点人工晶体

多焦点人工晶体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两种。折射型概念比较简单,多为双凸透镜,前表面3-5个不同屈光度折射区,不同区域负责远焦点或者近焦点成像,成像依赖于瞳孔大小,成像质量受瞳孔大小和人工晶状体偏位影响比较大。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MO的ReZoom。衍射型的光学面采取阶梯渐进衍射技术,在12个同心圆中呈现阶梯状的设计,其高度在0.3-1.2微米之间,阶梯宽度也以同样的规律递减,外周区域则为折射区。阶梯渐进式衍射结构与周边折射区相融合,使得随着瞳孔增大,光能的分布逐渐偏重于远距离焦点。由于采取对光能进行了重新分布,不可避免的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及视觉困扰(眩光、晕轮)的发生。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lcon的ReSTOR。

(2)可调节人工晶体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对高质量功能性视力要求的提高,改善白内障术后眼的调节功能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依据人眼调节原理而设计的,能够同时提供较好远、近视力的可调节人工晶体AIOL应运而生,生理基础调节是指眼球依靠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将任一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清晰成像的能力,在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调节是通过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中央部厚度增加,晶状体屈光度改变来完成的。AIOL的设计采取了位移调节、形变调节等类似人类晶状体的调节原理。以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美国Lenstec公司的Tetraflex(福来视)可调节人工晶体为代表,该晶体采取了闭合式5度四触角襻,利用睫状肌收缩和玻璃体运动,接受不同囊袋大小力量,晶体侧面呈现拱形,并且光学部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完成调节。此外,生物相容性佳、无晕轮或眩光、推注器植入等也是该晶体具备的优势。

(3)非球面人工晶体

非球面IOL有着减少术后球面像差的作用,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qqm.com/yfzl/6867.html
热点排行
预防角膜炎的方法

角膜炎是由内外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的总称,患者常见的表现为眼部异物感、……【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预防角膜炎的方法

角膜炎是由内外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的总称,患者常见的表现为……【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预防角膜炎的方法

角膜炎是由内外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的总称,患者常见的表现为……【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