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绷带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角膜绷带镜”,其实是以前陈旧的称呼,用于眼表、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眼病的一种接触镜。现在换了一个称呼:“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为一种基弧较紧的、透氧性较好的软性隐形眼镜,采用新型的硅水凝胶材料制作而成。近十年来,“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已经在眼科临床上广泛应用,治疗或者辅助治疗各种角膜病在内的眼表疾病,以及相关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等等。
很多隐形眼镜厂家鼓吹自己的隐形眼镜可以长期配戴数日至一周不用取出,也有些患者嫌取下与配戴隐形眼镜的过程麻烦,而连续数日不取出隐形眼镜,导致各种角膜疾患,例如:眼睛红痛、畏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感染、新生血管等,有些甚至留下永久性的角膜创伤瘢痕。引起上述疾患的根本原因是隐形眼镜长期配戴之后,角膜缺氧引起的沉淀物不能及时排除。
目前的角膜绷带镜的表面有一种Performa抗沉淀技术,可以满足临床治疗所需的长期连续过夜配戴需求,避免普通角膜接触镜所带来的角膜缺氧或眼内沉淀物问题,其高透氧性为眼部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理环境,减少了配戴隐形眼镜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治疗用角膜绷带镜在角膜疾病、角膜创伤、角膜手术、眼内屈光手术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在角膜屈光手术方面有以下作用:
1、帮助迅速修复角膜上皮,缩短角膜创面完整上皮化的时间,使角膜上皮的形成更加更为光滑。这一点在角膜表层切削模式的激光手术(PRK手术、LASEK手术、EPI-LASIK手术、TransPRK手术)中作用明显,角膜表层激光切削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激光手术的远期安全性,也由此带来角膜上皮愈合的问题。正常情况下,角膜上皮在手术后48小时即可愈合,但仅仅是结构上的愈合,真正生理意义上的愈合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患者出现角膜上皮持续性(7-8天)不愈合,即称为“迟发愈合”。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很大,首先,患者自觉不舒适,视力欠佳,对手术的满意度也很差。其次,伤口愈合迟缓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可以降低LASIK手术后,与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随着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手术的普及,过薄的角膜瓣也会同时带来一些风险。比如: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边缘卷曲、错位、角膜瓣下上皮植入,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角膜边缘混浊等并发症,绷带镜的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这些并发症的产生。
3、LASIK手术后,常规需要配戴一副透明、带孔的眼罩(如图1),防止术后不自觉揉眼导致的角膜瓣移位,但是目前为止还未看到过美观大方的眼罩出现。一些爱漂亮的女孩子比较排斥这种眼罩,认为带上去就像一个“鸭蛋超人”。角膜绷带镜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数小时内的异物感、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加速角膜瓣边缘的愈合速度,也可以防止角膜瓣移位的发生。但是,完全摆脱眼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夜间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之后,万一不自觉地揉眼,绷带镜仍然不如眼罩那么安全。
图1
以下为常见临床应用角膜绷带镜的疾病汇总
1.LASEK手术,第二次LASIK手术后,促进角膜上皮瓣愈合,减小疼痛,带镜时间一般72小时为最佳,如果太短取镜,角膜上皮未愈合牢固,可能会在取镜时上皮瓣移位或脱落,太长时间不取镜则可能由于镜片变脏导致感染。
2.PRK手术后:用于保护大面积的角膜伤口,促进角膜上皮新生,减轻眼睑对创面角膜的摩擦产生的剧烈疼痛。一般戴72小时到96小时即可。
3.小的角膜穿通伤:在伤口微小,小于1毫米,并且清洁无感染,用于防止房水外流,促进伤口愈合,一般戴镜24到48小时。
4.严重干眼症:用于减少泪液蒸发,留驻人工泪液,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同时减少由于眼睑的摩擦产生的剧痛,视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日戴或者夜戴方式,但是每天必须去下清洗,消毒。
5.眼睑闭合功能不全眼睛干燥角膜损伤的患者:用于夜间保护角膜,用于缓解延长给药时间,同时保护角膜,主要是夜戴,应注意清洗消毒。
6.眼睛的化学烧伤或物理烧伤:主要用于防止睑结膜与球结膜粘连,延长给药时间,加强药物作用,戴镜时间视创面愈合情况而定。
7、隔离绷带用途的接触镜可选择高含水量的镜片,镜片需及时更换,避免配戴接触镜引起的蛋白沉积导致的并发症。
8、湿润用途的接触镜选用低含水量的镜片,并配合人工泪液,舒润液,镜片需集合更换消毒清洁,可一日更换1~2次
9、用于吸载用途的接触镜由镜片厚度决定,含水量越高药物释放速度越快,冲击治疗可用高含水镜片,吸载量大释放药物速率快,低含水镜片可以延长药物实效,起到缓释目的。
药物的临床疗效和镜片的特性有关外更受药物在眼表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