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胡平会
-10
基础介绍:
性质:是一项近视矫治和近视控制技术,
是一种医疗行为,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应用方法:根据近视用户的角膜几何形态
和屈光度数设计的
一种特殊的硬性角膜接触镜,
采用高透气材料加工制作,
让用户每天配戴8-10小时。
主要功效:
1、用户每天戴镜8-10小时,其余时间段眼睛处于
不近视或者降低的近视状态。
裸眼视力清晰如果用户夜间戴镜,
则白天不近视,可免除配戴眼镜的不便。
2、对于青少年用户,可有效遏制其近视的快速加深。
角膜塑形的近视及眼轴增长控制机制
-美国休斯顿大学SMITH教授提出
Hyperopicdefocusat
peripheralretinato
growmoremyopic
(戴框架镜)
PostOrtho-k
peripheralrays
focusanteriorto
retina
(塑形后)
角膜塑形镜结构
角膜塑形镜结构
适配人群(常规验配)
屈光条件
近视(降幅):不超过-6.0D
散光:顺规小于-1.75D,逆规小于-0.75D
球柱比:大于2
角膜K:平K小于46D,平K与降幅差大于36D
角膜e值:大于0.3
其他条件
眼部:无眼病,如角膜炎、严重沙眼等,无角膜外伤,
未做过角膜屈光手术。
眼压、角膜厚度、瞳孔大小(暗光)
全身条件:无免疫力低下的疾病。
个体条件:卫生、依从性,具备自理能力。
验配方法:标准片试戴法
优势:
?直观调整;
?发现影响验配的多重影响因素;
?实现基于标准片的个性化设计调整;
?易于掌握,提高成功率;
第一片试戴片的选择
原则:
平K(平K-0.5、平K-1)
镜片配适评价
活动度
中心定位
各弧的配适情况
结合地形图分析
配适良好的判断标准
配适良好的判断标准(动态)
理想的荧光染色
基弧
反转弧
定位弧
周弧
配适良好的判断标准
镜片定位居中,眨眼时镜片移动,
但能自动回到中央位置
镜片有一定的移动性,
即眨眼时有一定活动度(1-2.5㎜)
戴镜视力达到1.0或达到用户自身最佳矫正视力
较理想的荧光染色状态
镜片在中央区与角膜之间有足够的
接触面积(2-5㎜),接触区染色后应
呈淡黑色或浅绿状态
反转弧区镜片与角膜之间有很厚的泪液层,
染色后呈度浓绿色亮环
定位弧区镜片与角膜保持平行状态,
呈淡绿或淡黑状态
周弧区镜片翘起,
促进泪液交换,呈一度浓绿色亮环
合理的镜片降幅设计
戴镜视力达到1.0或最佳矫正视力,
戴镜验光应接近远视力为正视的
屈光状态,或轻微过矫(+0.5D)。
摘镜后理想地形图
理想配适的地形图对比
体现角膜塑形的效应
视力的改变
屈光度的改变
角膜形态的改变(角膜地形图)
视力的改变
裸眼视力的改变
戴镜视力(戴角膜塑形镜片上验光视力)
视力的稳定性(视觉质量)
屈光度的改变
第一天:50%---70%
第一周--第二周:70%--%
第一个月:85%--%
稳定性
反弹性
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差异图)
角膜曲率的变化
镜片定位的评估(有无偏位)
治疗区的范围(偏小)
降低近视的作用(屈光度的变化)
角膜塑形镜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禁用自来水冲洗镜片
遇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发热、腹泻等)
应暂停戴镜
戴镜期间出现不适经重新清洗不能解决的,
应停止戴镜,自点抗生素眼药水,
并立即前往验配处检查
摘镜前先点舒润液,
确认镜片在角膜上滑动后再用吸棒取镜
复查
常规复查
过夜配戴后的第一天、戴镜前来复查
第一周,随身携带镜片
第一月(前半年每月一次),
半年后每三月,随身携带镜片
非常规复查
眼睛出现不良反应,或镜片状态不佳时,
随时前往复查。(随身携带镜片)。
复查的重要意义治疗有效性的评估
短期治疗效果的评估
视力水平、稳定的程度、
镜片配适状态
地形图显示
长期治疗效果的评估
视力的稳定程度
视觉质量的高低
近视控制效果(眼轴的增长)
复查的重要意义治疗安全性的评估
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镜片状态对治疗安全性的影响
长期戴镜的影响(角膜内皮)
角膜塑形镜验配要点
眼部的健康评估
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外眼部的影响
试戴镜的选择
配适评估
规范护理
复诊的重要性
镜片定期更换
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见问题
定位
侧方偏位
向下偏位
向上偏位
屈光
中央屈光不规则
矫正不足
眼健康
中央点染
感染
切记:
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是一个过程。
取片,意味着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语音课件请扫下面的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