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尚不清楚确切病因的眼病中,圆锥角膜以其独立性独树一帜。作为一种促使角膜局部扩张的疾病,发展至圆锥角膜后期,视力将严重受损。那么我们能否在圆锥角膜初期就进行治疗,以减小圆锥角膜对角膜的损伤?
在医学上,圆锥角膜分为四个阶段:
1潜伏期:圆锥角膜在潜伏期很难诊断,如果一眼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再出现屈光不正时,就应考虑圆锥角膜的可能。
2初期:本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屈光不正。裸眼视力下降,但可用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初起时可能只出现单纯近视,以后逐渐向规则或不规则散光发展,故总是表现出近视散光。角膜逐渐向前凸起,测角膜厚度变薄,角膜曲率增大,其形态可用多种方法检查出来。
3中期:出现典型的圆锥角膜症状,即视力显著下降。除戴接触镜外,一般眼镜不能矫正视力。随着病情的发展,由初期的角膜中央感觉变敏感,致此期变得迟钝,称为Axenfeld征。有些慢性角膜病,甚至长期戴接触镜者亦可出现此特征。检查时可见角膜中央显著变薄呈圆锥形,当向下注视时,圆锥顶压向下睑缘,使下睑缘出现一个弯曲,称为Munson征。Vogt条纹——角膜深基质层或后弹力层出现栅栏状排列的纵向条纹,压迫眼球时刻消失;Fleischer环——角膜缘椎基底部的上皮下含铁血黄素沉着,呈黄褐色环;角膜呈明显锥状前凸,中央变薄。
4晚期:在病变角膜的上皮下出现玻璃样变性。圆锥处可有瘢痕形成及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浅层。此期患者的视力显著减退,均不能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有时可发生急性后弹力膜破裂,称为“急性阶段的圆锥角膜”或“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此时患者主诉疼痛、畏光、流泪等严重刺激症状及视力锐降。检查时发现球结膜充血,角膜基质和上皮层急性水肿、混浊。水肿混浊的范围常提示后弹力膜破裂的大小,裂口愈大,水肿混浊的范围愈广。裂口的形状常呈镰刀状或新月形。数周后,裂口附近的内皮细胞逐渐变大、移行并覆盖在再生的后弹力膜上。角膜水肿逐渐消退,形成薄雾状瘢痕,使病变角膜呈半透明外观。瘢痕若累及视区,则视力显著受损。若不在视区内,则基质层瘢痕会使角膜变扁平,近视及散光度反而减轻,视力有所提高,还适合配戴接触镜矫正视力。后弹力膜急性破裂一般见于病变的后期,偶尔见于早期。前弹力膜亦可发生破裂,但其多见于早期,破裂处由结缔组织修复,留下线状瘢痕。
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穿透,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了解圆锥角膜分期,有助于及时发现圆锥角膜,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早控制病情。
截止年,全球超过3万只患眼接受了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该技术已成为国外治疗圆锥角膜的标准方法。但在国内,仅有医院开展了角膜胶原交联手术。目前为止,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是唯一可以控制圆锥角膜病情发展的技术,医院便是其中之一。圆锥角膜发现的越早,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如已发现圆锥角膜,应及时就医。
视光眼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