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

时间:2017-5-24 16:43:03 来源:角膜裂伤

      

        

          

(本文作者:江明明周清陈剑刘小勇王黎黄祥訸)

        

      

    

角膜塑形术是通过配戴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逐步改变角膜的弧度,从而达到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遏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本文就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变化进行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检索:(1)检索语言为中文:检索词为“角膜塑形镜、近视、眼轴”,检索年限为创建数据库至年7月。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等。(2)检索语言文英文:检索词为“Orthokeratology、Ortho-K、Myopia、Axiallength”,检索年限为创建数据库至年7月。检索数据库为Pubmed、TheCochraneLibrary等。(3)采用手工检索法及参考文献追溯法作为补充。

2.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18岁的近视青少年。(2)研究类型以框架眼镜为对照组,研究角膜塑形镜能否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实验研究。(3)观察指标为两年内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眼轴的变化量。(4)结果为各观察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5)公开发表的文章。

3.文献排除标准:(1)观察指标描述不清。(2)观察对象未能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两年以上者。(3)发表语种为中英文以外的文献。

4.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首先通过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进一步通过阅读全文确定是否纳入,并按预先设计的表格提取资料。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及文献发表年份,受试者年龄、受试者眼数、屈光状态、研究前、1年及2年的眼轴长度增加量的平均值及标准差、测量仪器、角膜塑形镜种类、配戴方式及随访时间等。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的标准:(1)随机分配方法。(2)分配隐藏。(3)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采用盲法。(4)对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5)不完整结果数据。(6)选择性报告结果。(7)其他偏倚来源。

5.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1,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为P≥0.1及I%时,认为多个独立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o.1及I2≥50%时,可认为多个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此时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

1.纳入文献:通过剔重,阅读文题、摘要获得初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9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1篇因随访时间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和1篇因数据特征描述不清楚的文献,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只眼。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5篇。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在纳入的7篇文献中,有1篇采用了随机表法,2篇文献提及随机,但并未指明用何种随机方法,其余4篇不清楚。分配隐藏只有1篇采用盲法,其余均不清楚。3.Meta分析结果

(1)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一年眼轴变化:共纳入文献4篇,其中中文2篇、英文文献2篇。异质性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I2=99%)。但由于各个实验具有临床同质性(年龄、屈光度等在两组间基本一致),而导致异质性的原因不清楚,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见图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2,95%CI(-0.82,-0.21),P=O.],配戴角膜塑形镜一年后眼轴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框架眼镜配戴组)。(2)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二年眼轴变化: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中文2篇、英文文献5篇。Meta分析:异质性结果显示,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2—99%)。但由于各个实验具有临床同质性(年龄、屈光度、眼轴等在两组问基本一致),而导致异质性的原因不清楚,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见图2)。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5,95%CI(-0.60,-0.09),P:0.],配戴角膜塑形镜两年后眼轴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框架眼镜配戴组)。

(3)敏感性分析:①排除低质量的文献进行分析:由于本文纳入的文献方法质量学均较差,只有1篇明确采用了随机法、分配隐藏及盲法测量,故无法进行低质量研究的敏感性分析。②排除未采用测量盲法评价的疗效的文献,只有3篇文献明确采用了测量盲法陋删,合并后z值2.62,MD=-0.21,95%CI(-0.3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的眼轴变化量小于框架眼镜组,结果与未剔除前保持一致。

(4)亚组分析:①根据屈光度的不同,将纳入的文献分为A组(屈光度小于5.60D)、B组(屈光度大于5.60D)。A组共纳人文献5篇,B组共纳入文献2篇,分析结果显示:A组:MD=-0.37,95%CI(-0.69,-0.05),P=0.0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B组:[MD=-0.27,95%CI(-0.35,-0.20),P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图3)。②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将纳人文献分为IOL-master组、non-IOL-master组。IOL-master组共纳人文献4篇,non-IOL-master组共纳入文献3篇,分析结果显示:IOL-master组:MD=-0.21,95%CI(-0.32,-0.10),P=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non-IOL-master组:MD=-0.25,95%CI(-0.34,-0.16),P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5)发表偏倚的评估:我们对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2年后眼轴变化的7个研究进行了”漏斗图”分析,了解有无发表偏倚。图中各点表示每个纳入研究的均差及其标准误,若无发表偏倚则呈上宽下窄,左右对称的漏斗状。漏斗图结果显示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即阴性结果的实验可能未发表。讨论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为27.63%——53.80%,每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眼轴的长度与近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患者,特别是中、高度近视患者基本都是眼轴增长的结果,其中主要是玻璃体腔的延长。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由于长期的近距离工作引起了眼球调节反应异常,从而出现视近时调节滞后,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目前,针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光学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框架眼镜由单焦镜片发展到现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角膜接触镜也从最初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发展到现在的高透氧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2)手术治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从最初的RK发展到现在的LASIK、LASEK、SBK、ORK及飞秒激光等,手术变得越来越精细,切削的也越来越精确,但是由于其不可逆性,只适用于屈光状态稳定的患者。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包括前房型及后房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可逆性的手术,目前主要应用在高度近视不能接受框架镜、角膜接触镜及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但仍有产生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眼病的风险。上世纪初Kruger发明了后巩膜加固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虽然研究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但由于其创伤性大,并发症多。目前多数应用于控制病理性近视的发展、后巩膜葡萄肿等的治疗。(3)药物:目前应用于延缓近视发展的药物主要有:阿托品、哌仑西平、阿扑吗啡、7-甲基黄嘌呤,但是美国FDA尚未批准任何一种药物用于标准治疗近视,因此药物的治疗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另外有学者联合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方法试图找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方法,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视光师GeorgeJessen利用基弧较平坦的镜片压迫角膜以提高戴镜者的视力,产生了第一代的角膜塑形镜。在随后的20年间,虽然塑形镜在镜片设计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支持、镜片定位不佳等原因并未被美国医学界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脑角膜地形图及高透氧型眼镜材料的发展,角膜塑形镜的到了迅速的发展,其透氧性越来越高,设计方式也从初期的“三弧反几何设计”到现在的“四弧反几何设计”,镜片的定位越来越准确,塑形的速度越来越快,逐渐取得了眼科医师、视光师的认同。20世纪初角膜塑形术进入我国,被公认为改善远视性离焦最突触的方案。其通过特殊的反几何设计,通过平行弧附着张力、基弧正压平力及反转弧负压力逐步改变角膜形态、影响角膜上皮重新分配,减少远视性的离焦。以达到控制近视患者眼轴的增长的作用。

Gifford等尝试将角膜塑形镜应用与老视的矫正中,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有学者试图将角膜交联与角膜塑形术相结合,以期延长角膜塑形的时间,目前尚处在研究当中。

本次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只有一篇严格地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文献质量较低。结果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在1—2年间眼轴的增加量明显小于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由于本次研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纳入文献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眼轴测量,各研究间屈光度也有差异,故本文按不同屈光度、眼轴测量工具对结果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角膜塑形镜组眼轴变化量小于框架眼镜配戴组,与分组前结果保持一致,提示本分析结果较为可靠。但是本分析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问题;本系统评价纳入的文献数量少、质量低。没有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将导致偏倚和误差增加。(2)发表偏倚:“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分布。提示本系统评价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其可能提示阴性结果的试验没有发表,也可能与本文纳入的文献数量少、不同年龄段眼轴增长速度不同有关。(3)由于受到统计数据的限制,没有比较随着时间延长,第一年、第二年眼轴变化是否有差别。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确实能够延缓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的增长,起到控制近视加深的作用。但是一定要严格规范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定期复查,防止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夜戴型角膜接触镜的患者白天由于角膜塑形的作用可以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白天随着停戴时间的延长,角膜塑形作用的减弱,出现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如何延长并稳定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塑形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原文:江明明.周清.陈剑.刘小勇.王黎.黄祥訸.JiangMingming.ZhouQing.ChenJian.LiuXiaoyong.WangLi.HuangXianghe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影响的Meta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下载页面









































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qqm.com/jbzz/6681.html
热点排行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仔细……【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