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给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越发让人惋惜
蔡 敏:目前我国的角膜移植现状不容乐观,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局面该如何改善?
李贵刚:中国很早就效仿发达国家建立了眼库,但除了北京同仁眼库等发展较早的眼库,其他眼库常年库存量接近零美国目前有100多个眼库,不仅可以收集到满足国内患者需求的角膜供体数量,每年还可以向大洋洲、中东、亚太等地区输出剩余供体在器官捐献方面,美国完善的立法和细致入微的管理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更重要的,则是生死观念的转变和奉献意识的增强
开展不易是因为这类手术的开展有赖于对角膜病变层次的准确判断和对角膜成分的完美分离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例,目前主要包角膜穿透括角膜厚弹力膜撕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厚弹力膜内皮移植术两种需要具备高清晰眼前段光学断层扫描、活体共焦显微镜、自动角膜板层刀、飞秒激光等先进仪器设备,而医生从传统的手术方式转变为成分角膜移植术也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过程武汉市红十字会眼库自2003年10月1日在同济眼科设立以来,收到热心市民捐献的角膜数量逐年增加这些优势资源给医生探索角膜移植手术技巧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2015年我们会开展更多成分角膜移植手术,把角膜捐献者的爱心传递给更多失明患者
对话背景: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1月16日下午病逝,年仅33岁她和家人选择身后捐献眼角膜的举动赢得了公众的赞誉,同时也再一次促使人们对角膜捐献和移植话题进行思考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角膜移植后遗症多国家仍然饱受眼角膜供体来源严重不足的困扰作为武汉市红十字会眼库的负责人,李贵刚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眼科的一位副主任有感于姚贝娜的大爱义举,他强烈呼吁更多人选择捐献遗体和角膜,以挽救患者,造福社会
蔡 敏:近年来,角膜移植手术在理念和设备上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面对紧缺的角膜,更新换代的移植技术——成分角膜移植,能帮助更多的人分享有限的角膜吗?
李贵刚:姚贝娜捐献的角膜将移植给3个人,目前已有两人成功进行了手术通过成分角膜移植等现代医学技术可以让更多人得到救治,但前提是有人愿意捐献角膜武汉约有7万~8万人需要角膜移植才能复明,但每年只能完成不到1000例的移植手术因种种限制,角膜捐献者每年仅有300人左右
[我要纠错]黄斑板层裂孔
文章来源: 健康报
蔡 敏:成分角膜移植具有诸多优点,为何开展起来却并不容易?
仅仅一年时间,成分角膜移植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角膜移植的主流成分角膜移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尽量保留了患者自己的正常角膜部分,患者术后恢复快,提高了手术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供体角膜的利用效率,在角膜供体来源稀缺的当下尤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位捐献者的爱心,就可以放大开来,让更多人受益我们2014年开始实施成分角膜移植一名9个月大婴儿捐献的两枚角膜,其表皮干细胞救助了3个人;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用其角膜基质层救助了两个人按照成分移植的手法,一枚健康的角膜在理想状态下可救助3人,可医治人数因此成倍增加
捐献者的爱心可以放大开来
字号:大 中甲层裂 小
李贵刚:元旦期间,有朋友问我最遗憾的事是什么,我说是看到太多的角膜病患者因没有角膜材料而失明他又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说是有一天能有足够多的角膜留给患者,让他们不会因角膜缺乏而不得不摘除眼球其实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我们既希望好人能活下去,奇迹不断发生,又在祈求角膜病患者能得到更多的角膜捐赠姚贝娜的离世给她的家人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却给我们的社会留下了爱的温暖或许,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认真呵护捐献者的爱心,营造一种和谐、有爱的氛围,把姚贝娜们的爱心传递下去,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http://people.china.com.cn/2015-02/11/content_.htmpeople.china.co角膜穿通m.cn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首页>>观点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 [收藏]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李贵刚:2014年,我们眼科共计完成角膜移植122例对比2014年与之前5年间的数据,可以发现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2009年~2013年,我们共计接收126名角膜移植患者,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81例,占总数的64.28%,而2014年这一比例降至58.47%相反,成分角膜移植的比例从之前的35.72%变成了今天的41.53%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作为全球手术量最大的国家,美国2012年共完成63596例角膜移植术,其中成分角膜移植占到42.26%
蔡 敏:据了解,姚贝娜所捐眼角膜的受益者母亲也表示要捐献角膜,帮助更多的人作为一位眼科医生,您看到这样的爱心接力故事有何感慨?
角膜供体处于“靠天收角膜炎有什么后遗症”的状态
蔡 敏:相比我国大量的角膜病患者,角膜供体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角膜短缺,一方面患者急需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不是需要经常面对这种困窘?
李贵刚:由于等不到捐献的角膜做移植手术,每年在我们就有10多位患者不得不摘除眼球记得有一位24岁的农民兄弟小黄,因为被树叶划伤眼角膜后发病,最终等不到移植机会,无奈选择摘除眼球装义眼但义眼不会转动,不仅不自然,让人觉得可怕,就连路面上的水坑都无法判断范围和深浅,小黄因此变得自卑起来摘除眼球是“丢卒保车”的无奈做法,因为真菌和细菌一旦侵犯到眼球,就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作为医生,我们多么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及时得到角膜捐献,保住一双明亮的眼睛目前来看,我们的角角膜塑形镜后遗症膜供体处于“靠天收”的状态,眼库的角膜一直是捉襟见肘很多同事都觉得无奈,说:“我们空有技术,什么也做不了!”在此,我想呼吁更多人选择捐献遗体和角膜,挽救患者,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