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核黄素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较薄型圆锥

时间:2016-12-20 3:35:54 来源:角膜裂伤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非炎症性、慢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通常累及双侧,最终导致视力不同程度丧失[1]。圆锥角膜的根治方法为晚期行角膜移植手术,但我国有限的角膜材料资源以及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困扰着广大的圆锥角膜患者,RGP、角膜基质环植入等方法可改善圆锥角膜患者视力,但不能阻止圆锥角膜的发展,角膜胶原交联[2](CornealCollagencrosslinking,CXL)诞生并广泛应用于圆锥角膜患者,目前为止,这种方法是唯一能够对进展期圆锥角膜有治疗作用的方法,它可以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减少角膜移植,并有望成为圆锥角膜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CXL在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人们一直未曾停止对其安全性的探索,其中一项重要发现就是:对于角膜厚度小于um的患者,直接进行紫外光照射,其内皮细胞损伤的概率会明显增高,另外角膜形成瘢痕的几率亦会增加,故临床将um(去除角膜上皮后)定义为角膜胶原交联的安全阈值。

采用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年6月至年12月于我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15例(15只眼)较薄型圆锥角膜患者(去除角膜上皮后角膜厚度<um),通过在术中联合应用低渗性核黄素,使角膜厚度暂时性增加到安全厚度,再进行紫外光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中利用前节OCT监测角膜厚度,术后观察指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结果利用前节OCT测得术前、刮除角膜上皮后、应用低渗性核黄素后最薄处角膜厚度分别为.27±17.87um,.00±18.57um,.73±20.87um。术后观察12个月,simK值、Kmax、Kmin、中央3、5mm不规则性(irreg)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得到提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较薄型圆锥角膜患者术中应用低渗性核黄素可以使角膜厚度暂时性增加,从而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后随访12月,疗效稳定。

-







































白癜风的诊断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qqm.com/jbzz/4209.html
热点排行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仔细……【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在了解有关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后,让我们来说说角膜炎的临床症状,……【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