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记者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王锐。刚走进屈光中心时,就看到一位靓丽、短发、白色平底鞋、身穿白大褂,穿梭在走廊的女医生。护士告诉我们,她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任--王锐,因为早上安排了七例手术,所以主任现在很忙要准备手术了。????
????我们受邀可以在手术室旁观看手术过程,手术期间,我们听到王主任在患者身旁一直提醒,“不要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很好,你配合的很好”。她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位外刚内柔的女强人形象。手术结束后已接近中午,王主任未做休息,换下手术衣后在屈光手术中心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记者: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事眼科医疗的工作?王锐: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帮助所能够帮助的人。眼科是一种光明事业,眼部手术非常精细,很有挑战性。????记者:说到挑战性,在实际工作当中,您认为什么最有挑战性?王锐:最具有挑战性的我认为是手术的技巧。手术是一项细心的熟练工作,和我们开车一样,一定是开的时间越长越好。手术就是这样,如果手术做得时间长了,基本上这个流程就很顺利熟练的下来了。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医患沟通更能体现一个大夫的全面素质。和患者沟通,每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都不同的。如何和患者交流沟通后让他们相信我们医生,这才是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功。患者对医生信任,相信医生的选择完全是出于对患者负责的角度,治疗的过程就会彼此愉悦,达到最好的效果。记者:在十余年的工作中,有什么病患案例让您最难以忘怀?王锐:难以忘怀的病例真的太多了。我刚开始从事眼科工作是治疗角膜病。有一个老大爷,干农活的时候右眼被树枝划伤,患了真菌性角膜炎。但是因为家里很穷,我们只能给他抗炎维持,角膜愈合后形成了一个白斑,但是整个右边眼睛就相当于是失明了。又过了一年,医院,他在耕地的时候,左边眼睛又被牛角给穿透扎进去了。如果当时他倾尽全力做角膜移植来治疗右眼的话,是可以保住视力的。但是当时他觉得自己还有左眼就没有做。人生就是这样,你根本预测不到以后发生的事情。上天给你两只眼睛,不是让你去放弃某一只眼睛的。两只眼睛是要同时视物才可以更好的去见识这个世界。我认为眼睛是整个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心脏还可以换,但是眼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换的可能。记者:医院屈光手术中心的负责人,可以给我们讲讲飞秒激光手术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相比之下它的优势在哪里吗?
王锐:飞秒激光是切割的原理,比如说我要做一个透镜,我直接切出来一个透镜,抽出来就行。而准分子是磨削,需要打断角膜间的分子结构。想要切除基质层,必须要打开才能切。飞秒激光不需要穿透就能打开想要的那一层,这是它本质的区别。记者:为什么老百姓宁愿放弃更安全的飞秒手术而去选择准分子手术?单纯是因为价格吗?王锐:影响患者接受度的最大因素并不是手术的价格,而是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感。现阶段前来接受近视眼手术的,大多数是家长带着自己孩子来的。医院之前,一定是听说过许多近视眼矫正手术的案例的。听说的多了反而会对医生的专业建议表现出不信任。纯粹因为价格问题而不去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手术方式,这样的案例极少。孩子的眼睛条件适合怎样的近视眼手术,手术矫正后的结果如何,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真正感知到效果。科普应该从年轻人做起,年轻人接受这些专业知识的能力和速度要更快。记者:在手术室外我听到有的患者说“要不是当兵,我才不做手术”,对于这种特定近视人群做近视手术的这些话您是怎么看待的?王锐:这种迫不得已才来做近视矫治手术的确实不少,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转变这种观念。很多已经工作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们戴眼镜时间久了就会感觉越来越疲劳,看东西不如年轻人那么快,就会来接受近视眼手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他们在交往、游泳、健身、有自主能力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做近视眼手术的必要性。记者:由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在《国际眼科杂志》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取得了新的学术成就,恭喜您。您是怎样理解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呢?王锐:医院医院,带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医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临床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的水平,只有在科研取得成功,才能代表你在这方面是领头人。我们每年至少一个课题,出去不断地学习、跟进,把科研提上去。这次省年会,我们院的投稿是最多的,有80多份,发言也是最多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医院“让人人拥有健康视觉”的使命。
摘镜-